肺部腫瘤外科始建于2006年9月,由我國著名胸外科學和腫瘤學專家周清華教授建立,與天津市肺癌研究所相互依托,形成了臨床和科研相結合的肺癌以外科為主的全程管理和綜合診治的特色?。在以周清華教授和陳軍教授為學科帶頭人的帶領下,通過天津市“十一五和十二五”綜合投資的建設,通過聯合申請和實施諸如十一五科技支撐肺癌篩查早診、中瑞合作肺癌個體化診治以及“863”、“973”肺癌分子分型等大型項目,逐步形成了臨床與基礎研究并重的臨床轉化型研究體系,吸引了諸多優秀人才的加盟,從而建立的以肺癌臨床和基礎研究人員和多學科組成的,臨床和科研緊密結合的學術隊伍。2007年,在周清華教授和陳軍教授帶領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心胸外科學科成為天津市重點學科,并獲批天津市肺癌轉移與腫瘤微環境重點實驗室。2008年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肺部腫瘤外科承辦第八屆中國腫瘤轉移學術大會,周清華教授當選為中國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2013年團隊入選十二五天津市高校胸心外科學創新團隊, 2015年建成了天津市肺癌基礎與臨床診治國際合作中心,2016年成功申報了天津醫科大學優勢學科,2017年入選天津市人才發展特殊支持計劃高層次天津市肺癌基礎與臨床轉化研究創新團隊,2018年再次入選十三五天津市高校胸心外科學創新團隊和天津市創新人才推進計劃重點領域肺癌基礎與臨床轉化研究創新團隊。在此期間,2015年周清華教授當選為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轉移專委會主任委員和建立了以肺部腫瘤外科牽頭的多個學科參加的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肺部結節診治中心; 2016年總醫院肺部腫瘤外科主辦第一屆津門肺癌綜合診治論壇,成立并啟動了天津中青年醫師肺癌MDT學術沙龍。
肺部腫瘤外科目前在職醫生18人、護士26人。其中,天津市“131”創新型人才培養工程第一層次人才1人,天津市津門英才和津門醫學新銳各1人,天津市“131”創新型人才培養工程第二層次人才1人。團隊人員以45歲左右中青年為主,平均年齡40歲,其中主要成員均有國外長期學習經歷,多次主持國家級和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發表了高水平的科研文章和在國家級學術機構任職?剖倚姓魅侮愜娊淌诂F擔任中國醫促會肺癌預防與控制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胸心血管外科分會青年委員,中華醫學會胸心外科學分會肺癌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胸外科分會委員,中國醫促會胸外科分會常委,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生物治療學專業常委,中國抗癌學會腫瘤轉移分會委員,中國抗癌學會肺癌專委會委員,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醫師協會轉化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胸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控制吸煙協會控煙與肺癌防治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醫師協會內鏡醫師分會胸外科內鏡與微創專業委員會理事,天津細胞生物學會理事,美國臨床腫瘤學協會(ASCO)會員,美國癌癥研究協會 (AACR) 會員,《中國肺癌雜志》副主編,《Thoracic Cancer》編委;肺部腫瘤外科現開放住院床位78張,年出院患者量近三千余人,門診量近兩萬人,年肺部手術千余臺,其中超過70%為微創手術,科室分為局部晚期肺癌和微創胸外科2個亞專業,是華北地區重要的肺部腫瘤綜合診斷治療中心。
本學科的突出特色是在局部晚期肺癌以手術為主的全程管理和綜合診治方面在全國居有一定的領先地位,在肺癌的早診早治方面居國內特色;在肺癌的侵襲轉移與腫瘤微環境以及耐藥逆轉等方面的研究方面居于國內外前列。團隊在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率先開展了肺癌切除聯合上腔靜脈切除、人造血管置換重建;部分心房切除、隆突切除重建;在體外循環下行肺癌根治性切除和部分心房切除,支氣管和肺動脈雙袖狀成形術等高難度手術,這些手術均填補了天津市的空白,提高了天津醫科大學胸外科的整體水平和學術地位,并在全國形成了良好的影響,具有很好的社會效益。進而,在繼承優勢項目傳承的基礎上,團隊在肺部結節早診早治方面以微創外科為主:肺葉切除,袖式肺葉切除,精準肺段切除及縱膈淋巴結清掃等,使患者在創傷小的前提下,達到快速康復和長期生存。同時,團隊在縱膈腫瘤的診治方面特色顯著,其中包括巨大各類縱膈腫瘤的切除和相鄰大血管的重建以及合適縱膈腫瘤的微創外科治療。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肺部腫瘤外科全體人員合影
肺部腫瘤外科全體醫生團隊
肺部腫瘤外科護理團隊
陳軍主任及韋森副主任術中合影